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 🏠 首頁
  • 關於慈光
    • 永久導師
      • 雪公往生三十七周年紀念
      • 雪廬老人事略
      • 雪公與台灣佛教
      • 雪廬老人的淨土思想
      • 雪廬述學語錄
      • 師訓集錦
    • 緣起
    • 宗旨
    • 來館資訊
      • 今日時程
      • 交通導覽
    • 公益服務
  • 淨宗學會
    • 淨空導師
    • 緣起 / 宗旨
    • 追思導師 淨空老和尚
    • 台灣各地淨宗
    • 世界各地淨宗
  • 弘化體系
    • 慈光念佛堂*
    • 慈光分館 (瑞光)
    • 慈光安心會*
    • 清水念佛堂
    • 竹苗淨宗學會*
    • 豐原講習堂*
    • 雪儒講習堂*
  • 訊息總覽*
    • 共修
    • 課程
    • 法會
    • 行事曆
    • 志工園地*
      • 志工招募
    • 活動記錄
  • 線上課程
    • 影音集結
    • 直播
  • 法寶資源
    • 線上禮請
  • 聯絡我們
    • 聯絡方式
    • 護持布施
    • 意見回饋
 
  • 🏠 首頁
  • 關於慈光
    • 永久導師
      • 雪公往生三十七周年紀念
      • 雪廬老人事略
      • 雪公與台灣佛教
      • 雪廬老人的淨土思想
      • 雪廬述學語錄
      • 師訓集錦
    • 緣起
    • 宗旨
    • 來館資訊
      • 今日時程
      • 交通導覽
    • 公益服務
  • 淨宗學會
    • 淨空導師
    • 緣起 / 宗旨
    • 追思導師 淨空老和尚
    • 台灣各地淨宗
    • 世界各地淨宗
  • 弘化體系
    • 慈光念佛堂*
    • 慈光分館 (瑞光)
    • 慈光安心會*
    • 清水念佛堂
    • 竹苗淨宗學會*
    • 豐原講習堂*
    • 雪儒講習堂*
  • 訊息總覽*
    • 共修
    • 課程
    • 法會
    • 行事曆
    • 志工園地*
      • 志工招募
    • 活動記錄
  • 線上課程
    • 影音集結
    • 直播
  • 法寶資源
    • 線上禮請
  • 聯絡我們
    • 聯絡方式
    • 護持布施
    • 意見回饋
  • More
    • 🏠 首頁
    • 關於慈光
      • 永久導師
        • 雪公往生三十七周年紀念
        • 雪廬老人事略
        • 雪公與台灣佛教
        • 雪廬老人的淨土思想
        • 雪廬述學語錄
        • 師訓集錦
      • 緣起
      • 宗旨
      • 來館資訊
        • 今日時程
        • 交通導覽
      • 公益服務
    • 淨宗學會
      • 淨空導師
      • 緣起 / 宗旨
      • 追思導師 淨空老和尚
      • 台灣各地淨宗
      • 世界各地淨宗
    • 弘化體系
      • 慈光念佛堂*
      • 慈光分館 (瑞光)
      • 慈光安心會*
      • 清水念佛堂
      • 竹苗淨宗學會*
      • 豐原講習堂*
      • 雪儒講習堂*
    • 訊息總覽*
      • 共修
      • 課程
      • 法會
      • 行事曆
      • 志工園地*
        • 志工招募
      • 活動記錄
    • 線上課程
      • 影音集結
      • 直播
    • 法寶資源
      • 線上禮請
    • 聯絡我們
      • 聯絡方式
      • 護持布施
      • 意見回饋

訊 息 總 覽

課程  共修  法會  行事曆

線 上 課 程

網路課程   直播

法 寶 禮 請

線上禮請   數位資源

志 工 專 區

志工園地    報名表格

來 館 資 訊

今日時程  交通  空間設施 
YouTube
Facebook

  公  告     暑期佛學基礎班 (7/21~8/1) 即日開始報名

    本    館    訊    息    

  課  程      新課程 《阿彌陀經》宣講

5/8(四)起    賴仁貴老師 主講   每週四 19:30~21:00  華嚴講堂

  課  程      新課程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親聞記 》宣講

5/2(五)起    黃英喬老師 主講  每週五 19:30~21:00  華嚴講堂 

  館  訊       5月活動課程表 (版本A) (版本B)

5月份       2025五月慈光暨分館以及弘化體系之活動課程表公告

  課  程     《阿彌陀經要解》宣講

2/15(六)起     黃衡墩老師 主講  每週六 09:30~11:45(每月第二週暫停)  閱覽室  

  活  動     正授八關齋戒

5/10(六)     恭請 埔里圓通寺  上本下淳法師 正授  8:00~17:00 華嚴講堂

  活  動      佛誕節活動記錄

4/26(六)      佛誕節與母親節慶祝活動相片剪影

  活  動      母親節親子活動記錄

4/26(六)      母親節-親子活動、慈光國樂團演奏相片剪影

  活  動     清明祭祖法會 活動記錄  

3/29(六)     照片記錄, 感恩志工們辛勤付出, 感謝蓮友們參與

  活  動     孝親尊師祭祖 三時繫念法事圓滿 

1/ 4(六)      感恩 屏東普濟寺 上淨下旭和尚 與眾法師慈悲主法

   更多  ⏩   




    分    館    訊    息    

  館  訊       5月活動課程表  (版本A) (版本B)

5月份      2025五月慈光分館暨弘化體系之活動課程表公告

 活  動     佛七、佛二,  4 ~ 9月暫停

4 ~ 9 月     因結夏安居、法會等因素,故暫停。10月恢復。 

  活  動        佛二  (請提前洽本館報名  04-2225-3100 ) (詳情點此👆 )

3/22,23      恭請  上淨下旭法師  慈悲領眾念佛薰修  (限在家居士參加,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活  動        佛七  (請提前洽本館報名  04-2225-3100 ) (詳情點此👆 )

3/ 9-15       恭請  埔里圓通寺法師眾  慈悲領眾念佛薰修  (限在家居士參加,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課  程     天樂國樂團--第三十七期招生  (簡章)

2/16開課   (琵琶古箏柳琴中阮笛子)每週日9:00~12:00

  館  訊     天樂國樂團--第三十六期成果發表會圓滿

1/12(日)     欣賀慈光圖書館附設天樂國樂團演出成功

  館  訊       天樂國樂團 第三十六期 「歲末祝福」演奏 

12月份      欣賀慈光圖書館附設天樂國樂團演出成功

  館  訊       天樂國樂團 第三十六期 期中成果發表圓滿

11月份      欣賀慈光圖書館附設天樂國樂團演出成功

   更多  ⏩   


焦 點 課 程

課程陸續上傳, 更多都在【線上課程】

《 戒體大義》育因法師  主講 
地點:雪儒講習堂 

更多課程  >>




《 佛學常識課本》 簡輝雄老師  主講
地點: 慈光圖書館-華嚴講堂 

更多課程  >>



  

佈  告  欄


 

Facebook 最新動態





新 書 推 薦

歡迎親臨本館開放書櫃禮請,  外縣市可線上申請,  請點此.

淨業三福講記

淨業三福講記

  • 編號

HZ03-007

  • 版次

03

  • 規格

25開 平裝(15*21公分)

  • 類別

講記類

  • 簡介

三福淨業,又稱作淨業三福,語出《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是一切欲得生西方極樂國土者當修。亦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百善孝為先此為世間之正理,也是大乘行者之基也。「成佛之後。入王宮而昇父棺。上忉利。而為母說法。示佛道不捨孝道也。」若有人不孝父母,輕慢師長,不順孝道,是人若稱言能修慈心,能修十善者一無是處,是障道因緣,福德盡墮惡趣。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淨空法師 講述
傳淨居士整理


淨土五經讀本

淨土五經讀本(全部注音)

  • 編號

CH15-006

  • 版次

01

  • 規格

25開 圓背硬皮精裝 (15*21公分)

  • 類別

經論類

  • 簡介

淨土宗修行原先按照的經典為三經一論:

淨土三經即為三部阿彌陀經的合稱:
《佛說阿彌陀經》——亦稱《小阿彌陀經》;
《觀無量壽佛經》——簡稱《觀經》;
《無量壽經》——亦稱《大阿彌陀經》。
一論為天親菩薩所造《往生論》。

後來又追加了兩部經的部份經品: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清代咸豐年間的魏源(魏默深)居士將之附在三經之後,成為淨土第四經;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清末民初時印光大師又將之列入,為淨土第五經。
從此這五經一論確定為淨土宗修行的參考經典。


印光大師永思集

印光大師永思集

  • 編號

HZ16-018

  • 版次

01

  • 規格

25 開 平裝(15*21公分)

  • 類別

祖師大德著述語錄類

  • 簡介

印光大師於清咸豐十一(辛酉)年農曆十二月十二日辰時(1862年1月11日)出生於陝西省郃陽縣(今日的合陽縣),俗姓趙,名紹伊,字子任,父親趙秉綱,母為張氏,雙親的為人與德行在郃陽鄉間極受人尊崇景仰。上有兩兄,其為幼子。

印光大師出生後六個月罹患眼疾,半年期間眼睛都無法張開,除了吃飯、睡覺以外,白天黑夜都經常哭泣。眼疾康復後,幼年就讀儒書,接受儒學教育。在印光十五歲罹患重病期間,對儒家批評佛教的部分進行了重點研究,也自然產生了向佛的意願。

1881年印光21歲時,於陝西終南山南五台蓮花洞寺正式出家,其師為道純和尚,自此從儒學轉入佛學。但剃度出家之事被其兄長知道後,在後者的強烈要求下只好遵命返家,到家後並遭遇禁足處置,然而印光意志堅定,趁兄長外出時又潛回終南山,繼續佛法修學。

回到終南山後,道純師父遂要印光遠赴安徽參學,以避家人持續要求回返的糾纏,印光奉命前往安徽,途中經過湖北谿蓮華寺時,在該地駐留苦修,除作為該寺的知客僧外,還負責柴頭(劈柴與燒柴)、水頭(挑水與燒水)等工作,以此來磨練自己,此時印光大師22歲。

此後,印光在代理庫頭(庫房整理、管理)工作時,於曬經(經書維護)過程中有緣讀到《龍舒淨土文》,因而更加堅定了以淨土宗救世的信念。

自1893年起,在浙江普陀山法雨寺藏經樓閱藏。

1918年起,專門刻印善書、佛經,印行淨土經論近百種,印量達數十萬冊,並廣泛贈送與各界人士。

由於印光所處的時代,親近與信仰佛法者已為數不多,因此印光大師印贈「了凡四訓」與「太上感應篇」,前者以儒家觀點來傳播佛教,後者以道教觀點來弘揚佛法,在佛教振興上作出特殊貢獻。

1926年(民國15年),蘇州靈巖山寺真達和尚為了重振道場風規,特請印光訂立規章,印光為其訂立五條規約,使靈巖山寺奠定淨土道場的基礎。此後印光大師又於南京創建法雲寺放生念佛道場,興辦佛教慈幼院,組織監獄感化會以及從事賑災救濟等慈善公益事業。

1930年(民國19年),印光以七十高齡前往蘇州報國寺進行閉關修行,閉關前曾囑託明道法師創立弘化社,弘化社最初創立於上海常德路的覺苑內,王一亭、關絅之、黃涵之等居士參與、協助,由於弘化社的成立,使佛經、善書的印製、傳播和流通更為順暢。

1937年(民國26年),抗戰爆發,印光應靈巖山寺監院妙真和尚之請而遷至靈巖山寺,持續弘揚淨土法門。 1940年(民國29年)農曆十月底,印光因身體不適,委任妙真和尚擔當靈巖山寺住持職務。至農曆十一月初四(1940年12月2日)凌晨,印光大師向妙真和尚與身邊弟子作最後囑咐與告誡,印光大師告訴妙真和尚:「維持道場、弘揚淨土,勿學大派頭!」,同時也語重心長地勸告眾弟子:「大家要念佛、要發願,要生西方!」。

此後,大師面向西方端身正坐,等待阿彌陀佛前來接引,在和尚、大眾的念佛聲中安詳而逝,享壽八十歲。

木刻版


朱鏡宙詠莪堂全集 佛學類之二

朱鏡宙詠莪堂全集 佛學類之二

  • 編號

HZ23-023

  • 版次

01

  • 規格

25開 圓背硬皮精裝(15*21公分)

  • 類別

祖師大德著述語錄類

  • 簡介

朱鏡宙老居士,為虛雲老和尚座下弟子,是近代一位博通典籍、淹貫儒釋的佛門大德,謹述其一生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外儒內佛之典型風範,一生不遺餘力地流通佛經、提攜後進。朱老在淨空老法師尚未出家時,曾致贈《了凡四訓》一書,讓老法師由此入門,明瞭三世因果,及命由我造,福自己求,改造命運的原理、方法且實踐而力行之。
二○一九年適逢朱老誕辰一三○週年,淨空老法師倡議出版《朱鏡宙詠莪堂全集》,以此紀念初學佛時與朱老之忘年交,且報答朱老當年引導學佛之深恩。相信此書的出版,將有助於知識分子學佛,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自唐代慧能大師挹佛法之精華,創為不立文字、見性成佛之禪宗,於是一花五葉,天下靡然向風矣!遞嬗至宋,影響所及,於儒則有濂、關、洛、閩的勃興,於道則有南、北二宗的建立,要皆以佛法為其藍圖。自是以還,佛儒道鼎足而三,同為中國文化的主流。

朱老以入世孝親德範,踐行出世菩薩精神,後特為佛門孝經《地藏經》撰寫:《論地藏經是佛對在家弟子的遺教》一書,旨在說明菩薩行是大乘佛法之重心所繫。朱老於第七章增補一段結語,概述大乘佛法重要關鍵之所在:「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業,不求名,不爭利;不委過,不卸責;常反省,勤懺悔;樂善好施,怨親平等;少欲知足,安貧守道;為眾生而服務,為萬世開太平;雖不能至,心竊嚮往之,菩薩如是,其庶幾焉。﹂以上數語,朱老稱其為大乘佛法之極則。


《朱鏡宙詠莪堂全集 - 佛學類之二》收錄:
《論地藏經是佛對在家弟子的遺教》序

第一章  序說

第二章  囑累

第三章  比丘與菩薩的不同處

第四章  菩薩初發心,勝過二乘

第五章  為什麼獨將眾生付囑地藏菩薩

第六章  依經修行略說

第七章  結論



法 雨 清 涼

財團法人台中市私立慈光圖書館 

台中淨宗學會


開館時間: 

09:00–21:00  (週一 四 五)

09:00–17:00  (週二 三 六)

09:00–18:30  (週日)


400004 台中市中區柳川西路三段12號  

No.12, Sec.3, Liuchuan W. Rd., Central Dist., 

Taichung City 400004 , Taiwan (R.O.C.) 


TEL: 04-2222-2887

           04-2221-1200

           04-2225-3100
FAX: 04-2222-2437 


✉️  user@amtbtc.org.tw 


交通資訊




慈光分館 (原 瑞光分館)


台中市南區瑞光街9號

電話:04-22876668

關於慈光

永久導師

緣起

宗旨

沿革紀要

來館資訊

今日時程

交通導覽

空間設施

聯絡我們

聯絡方式

護持布施

意見回饋

公益服務

訊息總覽

共修

課程

法會

行事曆

線上課程

影音集結

直播

法寶資源

線上禮請

數位資源

活動記錄

志工專區

志工招募

淨宗學會

淨空導師

緣起 / 宗旨

台灣各地淨宗

世界各地淨宗

弘化體系

慈光念佛堂

慈光分館

慈光安心會

清水念佛堂

竹苗淨宗學會

豐原講習堂

雪儒講習堂


LINE 好友
Instagram








慈光舊網站

Page updated
Report abuse